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注重文明礼仪修养 文明守礼从我做起》 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这句话出自《管子▪牧民》,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、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名言。礼义,治国大法;廉耻,立人之大节,盖不廉则无所不取,不耻则无所不为。人而故此,则祸败乱亡。我们的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将礼义廉耻上升到了国家管理的高度。这句话一直被当做治国理念沿用至今,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。今天,我想谈的是礼当中的一条即文明礼仪。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。它的主要作用,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,一是维护公众利益、公共秩序。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,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,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,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,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。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,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。试想一下,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,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?不会!个人文明礼仪是根、是本。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做起。 说到文明礼仪,我想到了一个故事。有一次,列宁同志下楼,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,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。那女工一看是列宁,就要退回去给让路。列宁阻止她说:“不必这样,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,而我现在空手,请你先过去吧!”他把“请”字说得很响亮,很亲切。然后自己紧靠着墙,让女工上楼了,他才下楼。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?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,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: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、名人才具备,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;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,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、名人。其实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,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。 今天在这里说几件与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的文明礼仪: 一、升国旗礼仪。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,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,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。根据《国旗法》规定,在学校要求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。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。升国旗应该在一种严肃、庄重的气氛和场合中进行。在升国旗仪式中,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。具体的要求是: 1、全体学生都必须准时参加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,不得无故缺席,也不能迟到。 2、举行升旗仪式时,全体师生集合在操场上,全体同学都要以班级为单位,在学校统一划定的区城内,队列整齐,面向国旗,肃立致敬。 3、仪态要庄重,穿着要干净,脱帽肃立。 4、要保持安静,切忌喧哗、走动、打闹、东张西望、心不在焉。 5、升国旗时,少先队员敬队礼,其他人行注目礼。 6、唱国歌时,态度要严肃,声音要整齐响亮,表达出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。 7、认真聆听国旗下的讲话等,不得随便说话、议论。 8、升旗仪式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,仍要保持安静。当来晚时,恰逢升旗奏国歌要立即停止走路,严肃立正,等待升旗仪式完毕后,方可继续行走。 9、升旗仪式结束,各班同学要有序离开操场,不要拥挤,不得高声喧哗,更不得起哄打闹。 二 日常着装礼仪 俗话说,人靠衣装,马靠鞍。一个人的着装水平,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素质。那么,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着装呢?我们应该穿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服装,即中学生应该穿校服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服装的整洁,无污垢、无破损、不攀比,不给家长造成额外的负担。“衣贵洁,而不贵华”应当是我们的着装准则。 三、排队谦让礼仪 前一段时间,我们学校出现了几起打架事件。打架的原因是什么呢?全都是因为打饭、买东西时出现了拥挤或者碰撞时不懂谦让,恶语相向最后大打出手演变成恶性事件。试想一下,我们同学们前世无怨今生无仇。现在我们是同学,日后我们将是二中校友,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一点小事就打架太不应该了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呢?我认为做到两条即可。1、排队等候。讲究先来后到,不拥挤不插队,避免产生矛盾;2、懂礼谦让。出现问题学会礼貌用语,主动认错,避免矛盾激化。 在生活学习中,需要我们知道的文明礼仪太多了。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讲了。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金正昆教授讲的《社交礼仪》,提高个人修养,做一个文明懂礼的文明人。 同学们,让我们行动起来,“新世纪新时代,新国家新文明”,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,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,让文明无所不在,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,让“文明与我同行”! 谢谢大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