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幸福是风霜雨雪都经过,再把阳光收获; 幸福是不管一路多颠簸,双手依然紧握。 ——引自央视热播电视剧《幸福来敲门》片尾曲
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,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。与起点相比,它少了许多的鼓励、期待,与终点相比,它少了许多的掌声、加油声。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,是一个耐力、意志、自控力比拼的阶段。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,因为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最具有实力。我们高二学生中,有两种思想:一种是,我已经过去了高一,学校的方方面面我都已熟悉了,离高考还远,正是可以放松自在的一个时期;另一种是,我已经过去了高一,已经清楚了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,还有哪些不利于高考的习惯,思想更成熟了,责任感更强了,没有高一的幼稚,没有高三的焦虑,正是增强实力,抛开对手,去拼高考的最佳时期。两种认识,天壤之别。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两位一流的剑客,一位叫宫本武藏,一位叫柳生又寿郎,为了便于大家听,把前者叫宫本,后者叫柳生。宫本是柳生的师傅。当年,徒弟拜师学艺时,曾就如何成为一流的剑客请教师傅。徒弟说:“以徒儿的资质,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?”师傅说:“至少十年”。徒弟一听,十年太久了,就说:“如果我加倍努力,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?”师傅答道:“那就要二十年”。徒弟一听,以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,就说:“如果我夜以继日,一刻不停地苦练,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?”他的老师说:“如果这样的话,你就只有死路一条了,哪里还能成为一流剑客?”徒弟越听越糊涂,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。这时师傅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了一段话:“要想成为一流剑客,就必须留下一只眼睛给自己,一个剑客如果只知道注视剑客的招牌,不知道回视自我、不断地反省自我,那也就永远成不了一流的剑客”。宫本师傅不愧为一代宗师,言之凿凿,字字珠玑,一针见血地点悟了柳生。 今天,我们也要说:“留一只眼睛给自己”,看什么?作为离进入高三只有3个月的我们,我认为,要有三看。 一看信念。信念是我们进步并取得成功的动力系统。肯德基品牌创始人山德士,原本在一条旧公路旁有一家餐馆,后来新公路辟建,车子不再经过这里,他只好把餐馆给关了,这时他已经60岁了。他认为他惟一的财产——做炸鸡的秘方,一定有人要。于是,他开始去拜访那些他认为会愿意投资在这张配方上的人。他问了一个、两个……很多人都没有人要,但他还是认为“一定有人要”,这信念激励着他。他不断研究对方不接受的原因。就这样,经过一千多次的尝试,终于,有一个人愿意投资。他成功地创立了世界著名的快餐公司,在大家都认为没有希望的年龄才开始了新的事业。 要完成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储备、技能储备、心态与情感准备,必然要经过一个在感觉中漫长、枯燥、寂寞的过程,能够在这段行程中坚守信念,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获取战胜高考所需要的一切,决定于一种坚持的性格。要设定一个目标,是人人都会的事,但要达成一个目标,就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得住的。没有在高二年级的有目的打拼和磨炼,是不可想象的事。 问题的难度在于,高二,是一个在一年的时间里要学完高中课程三分之二的特殊时期,是一个心态极易松懈的时期。打拼出一种高三所需要的坚持,没有人会教给你怎么做,一切依靠自己。一个高二学生的全部聪明所在,就是他会不会、善于不善于创设这样的环境。成功者习惯坚持,失败者习惯放弃。 拍了将近100部电影,被誉为全球100位最伟大的影星之一--成龙,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和脚印时说:“面对挑战,只要全力以赴,荣誉自然随后而来”。他拍《少林门》时,被打得完全失去知觉;拍《醉拳》,眉骨受伤,眼角被踢爆;拍《A计划》,颈骨重伤,鼻骨被撞裂;拍《警察故事》,第6至8节脊椎骨及骨盆撞移位;拍《龙兄虎弟》,头骨凹陷、脑出血;拍《红番区》,脚骨开裂,脚趾骨头插穿表皮;拍《一个好人》,从高空堕下撞伤鼻骨、颈骨;拍《我是谁》,左边肋骨和脚踝受伤;拍《特务迷城》,尾椎软骨受伤导致下半身不能活动;拍《飞龙再生》,眼部受创,当场血流满面……他的信念是“我宁可为电影而死,而不愿老死。”有一首歌叫《爱拼才会赢》是对成龙成功之道最好的诠释和旁注。 打赢高三,是一场极为艰巨甚至残酷的战役,每一个环节的好坏胜负,都可能改变战局的走向,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。因此,高三需要一种气质,需要在高三之前,培养一种品格:在每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、百折不挠,要做就做最好。 (全体齐喊:竭尽全力、百折不挠!)
二看心态。 在心态的营造过程中,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,那就是自信。再好的心境,没有了自信,都会瞬间坍塌。自卑生灰心,灰心生失望,失望生动摇,动摇生失败。 好心态的第二个方面:要力戒浮躁。暴露在试卷上的书写了草、会而不对;作业中的敷衍了事;思考上的浅尝辄止;学习过程中的丢三拉四,反映出的是思想上的浮躁,心态上的浮躁。做学问,坐不下去不行,钻不进去也不行。考场要自己去上,做学问也没人代替得了。嘈杂的教室、乱七八糟的物品摆放、地面上的废纸、墙上的脚印,给人的印象都是杂乱与无序,这种不良信号的不断输入,必然导致心态的浮躁。 钱学森大家都熟悉,他回国时险阻重重,资料全留在美国,只身回来。光明日报曾披露:1993年我国派专人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取钱学森手稿。从中只取回了80多磅,是其中极小部分。待打开一看,人们惊呆了,人们很难将这工整的书写、严谨的推理、细心的演算与“手稿”联系起来,因为这特征不只是体现在一页上,而是贯穿全部的15000多页------标准的英文书写,无一字改动,工整流利。试想,和我们相比,钱学森的学习、工作任务不重么?正是这工整、认真,反映着一代大师做学问时超凡脱俗的心态。这样的人生能不成功么? 人在动力不足时,找出个准备拖延、懒惰的理由总是很容易。比如说时间不够。其实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使用15分钟的工夫来完成的,这段时间通常被人们浪费掉。罗斯福当总统的时候,他的办公桌上总摊着一本书,以使他能够在两次约会之间两、三分钟的空档内读上一段书。在其卧室内总摊着一本诗集,以便于在穿脱衣服时能背一首诗。可许多人总说没时间。我们往往把成就非凡的人叫天才。天才有三个特征: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向往;忍别人所不忍,成别人所不成;预见能力或叫超前思维。 同学们:我们要有点远见,早点具有高三意识,早点纳入高三的快车道,早点用高三精神鼓舞起斗志。让浮躁、拖拉、得过且过离我们远去,打造这一届的高二精神,高二品牌。 
(全体齐喊:树立信心、远离浮躁!)
三看习惯和方法。 有一句话已经说了将近两年了,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,为自己的一生成长奠基”。这是经验之道,成功之道。 我们提倡做学问时的行为习惯:即“埋头、素服、缄口”,埋头,即埋下头去读书,抬起头来走路,这是做学问的境界;因为素服,就少了生活中的许多轻浮与轻狂,少了视觉和触觉上的许多诱惑,心态便也自然沉稳;因为缄口,就少了许多的闲话、闲事与闲思,这是做学问的入场券。 千万不要小看了一句废话,一口痰,一片废纸,一句争执,一次了草,这些不起眼的习惯,正如你鞋中小小的沙粒,会严重地制约你成才的质量和速度。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:将一只跳蚤放在一个开口的容器里,它会跳得比容器口还高,将盖子盖上,跳蚤还会往上跳,只不过这次头撞到了盖子,再跳,还如此。一会儿,移开盖子,它还跳,不过,它跳得再也超不过原来盖盖子的高度了。千万不要让那些不良的举止与习惯,如无形的盖子,限制了你才力的发展。 高考的竞争,要求每一位面对它的同学全力以赴,需要把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转化成向上的、积极的因素。任何一次考试,尤其是月考等大考,都是从两只眼睛中留出一只来回头看看的大好时机。通过反省,把自信、乐观、宽容、爱心、洒脱、坚强这些积极、良好的信号输入大脑,强化动力,平衡心态。据美国科学家研究,养成一项好的习惯平均需要21天。未来的日子,足以养成战胜高考所需的一切习惯。 关于学习方法的思考 我们在学习方法上,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?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: 1、重知识,轻方法:讲一个例题听,讲如何复习不听。 2、重听讲,轻笔记:听听完事,课堂笔记要么没有,要么如同废纸,自己都不愿再看第二眼,丧失了学习上一个重要的“由薄到厚”的过程。 3、重习题,轻概念:平时作业也行,一考就不行,为什么?试卷上的题大都命在似是而非处,概念不清。 4、重结果,轻过程:只在乎结果的对错,忙于对答案,怎么来的,过程规范么,不在乎。 5、重个题,轻题型:题是无限的,而题型是有限的。不总结,不找规律性东西,如同“狗熊掰棒子”。 6、重做题,轻反思:题做出来了,怎么做出来的,有没有更好的方法;做不出,为什么,哪错了,不去想。 7、重接受,轻质疑: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,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,给个葫芦画个瓢,没有自己的思想,不懂得“问”的重要性,或者知道重要但没有付诸实践。 8、重单干,轻交流:不交流、无学伴(交换思想)。要尽量把似懂非懂的题给学伴讲出来,不只是照着答案看或做出来。 (全体齐喊:注重方法、主动改进!)
同学们:“留一只眼睛给自己”,使自己前行的阻力更小,效率更高,使同学们对高考的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,是我对同学们由衷的祝愿。 希望大家利用学校大力推行学生承包帮扶的机会,多问、多思、多实践,请大家会后带回好的经验和做法,带动您身边的同学,挖掘生命无限潜能,缔造学习巅峰状态。 最后,祝同学们健康、快乐、学习进步!
你们的朋友:刘运波
2011年3月15日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