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7日,历史教研组在格致楼五层录播室进行进行优质课比赛。 上午8:30——9:10,王书利讲《伟大的抗日战争》 9:15——9:55,李云峰讲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》。 10:10开始进行授课反思。 王书利老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。“《伟大的抗日战争》这一节内容较多,正常教学是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的。我侧重原因和意义的分析,通过多种资料,包括文字的、图片的启发学生思考,增强学生的爱国和民族意识,与现实社会接轨。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。由于时间安排欠缺,展开得不够充分,问题设置得不够深入。” 李云峰老师认为自己的课“由专制主义入手,作为专题一最后一节,带有总结专题一的意图,重点是内阁和军机处。尽量充分利用资料,引导学生思考,得出相关结论,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。并希望通过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相联系,为专题二新内容的进入起到衔接作用。缺点是时间安排有欠缺,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析不充分。” 在两位授课老师进行反思后,其他老师进行评课。焦印峰老师首先发言。“王书利老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框架,重点突出,资料丰富。时间安排上稍有欠缺。李云峰老师的课老练、环环相扣,较成熟,所用材料充实。” 孟令烁老师发言:“两位老师运用教学手段,课容量大,把握课堂能力强,收放自如。王书利老师的突出爱国和学生情感的升华。李云峰老师的课有比较、有总结,锻炼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,课堂效率高。”贾建平老师说:“王书利老师敢于大胆整合教材,重点得到较好的表达,突出爱国思想,学生的参与度高。在日军侵华和中国抗日两方面的衔接不太协调。李云峰老师的课实用效率高,知识脉络清晰,以简架繁,处理得当。”鲁艳芳老师认为李云峰的教学重难点突出,讲解充分,小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。 李杰老师谈到:“这两节课显示了两位老师的教材驾驭能力很强。王书利老师的教材突破较为大胆,凸显了家国情怀。李云峰老师的课节奏感很强,循循渐进,学生主体性,教师适当的点评很细致。但因时间不足,最后总结略显仓促。”王兵老师认为两人的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,直观、效率高,知识点讲解到位,思路清晰。 在以上老师真诚负责的评价后,谢晓辉老师和张胜江老师做了补充和总结。谢晓辉老师说:“王书利老师的课史料丰富,情景设置灵活李云峰老师的课语言专业严谨。”张胜江老师认为,两节课内容较多,归为一节来讲,很有难度。王书利老师的课取舍得当,李云峰老师的课环节紧凑。两位老师都做了较充分的准备,很多精彩的处理方式为其他老师提供了借鉴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通过这次的教研收获很大,期待以后更多的交流机会。 

|